在华韩国企业招聘网获悉,生产高铁车辆的现代Rotem上月与主要合作公司代表一起举行了呼吁“政府支持”的紧急记者座谈会。去年韩国铁路部门的海外销售额只有6000亿韩元,不到2012年(1.7万亿韩元)和2013年(1.4万亿韩元)的一半,更严重的是,今年截止第三季度拿到的订单规模只有800亿韩元,光景非常惨淡。原因便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竞标中,韩国每次都会输给平均报价低出20%的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正逐渐占领原本由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占据的高铁市场。今年10月,中国企业联盟曾打败日本,成功拿下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万隆区间(150千米)的高铁建设工程。
中国高铁已经达到可以挑战极限速度和极限环境的水平。中国早在去年1月就已推出打破法国2007年树立的最高时速(时速575千米)记录的高铁(时速605千米),今年8月又开通了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区间可以在零下40度~零上40度的极限环境中运行的高铁。韩国国际贸易研究院的研究委员李凤杰介绍称“中国的高铁竞争力早已超越韩国,足以与日本和德法等国竞争”。
在相当于韩国经济“最后堡垒”的半导体产业,中国的增长势头也颇为不同寻常。中国是占据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一半以上的最大消费国,但自给自足率却只有20%,因此中国政府去年筹集1200亿元人民币(约合21万亿韩元)规模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开始对半导体事业进行全面支持。再加上各种中国企业和基金的投资支持,中国正在大规模收购各国的半导体生产和设计企业。
据韩国企业招聘网了解,中国企业还向韩国专业人才提出了三年内保障五倍年薪的破格条件,意图挖走人才,以致半导体业界开始流行起“1、5、3条件”的说法。据悉,最近韩国不少中小型半导体公司的人才都已经选择前往中国。这与过去中国刚开始培育显示屏产业时从韩国大量挖人的情况非常相似。中国曾在2003年初从遭遇经营困难的液晶显示屏(LCD)制造企业HYDIS吸收大量人才,培育起了BOE公司,目前BOE正在显示屏市场对韩国进行猛烈追击。延世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成太胤说“中国开始技术化的时间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由于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图谋在短时间内通过丰富经验赶超发达国家”。
在“中国制造”的攻势下,韩国国内企业已经沦落到需要为生存担心的情况。为全球汽车企业供应零部件的A公司最近在国际展览会上看到中国企业展出的产品配置后感到恐慌不已,这些产品技术与A公司积累数十年经验开发的尖端加工技术相仿,价格却只有一半,因而展示会上的中国企业展台聚集了大量外国买家,A公司的展台却是一片冷清。该企业的高管说“我们甚至怀疑是不是几年前退休的工程师把设计图纸原封不动带给了中国企业,就算产品开发初期会有一些问题,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修正解决,买家最终还是会选择中国产品”。
专家们一致认为,除了利用无止境的技术开发(R&D)扩大与中国的技术差距,别无其他方法。现代经济研究院研究院韩载镇(音)建议“像融合纤维和生物技术的戈尔特斯(Gore-tex)一样,企业应大胆投身挖掘融合新产业”。技术经营经济学会会长任彩成(音)说“需要实现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等产业数码化,为此,应对适用于过去传统产业的规制进行大幅改革”。也有观点提出,韩国应在中国内需市场抢占当地需求,展开“为中国制造”的逆袭。西江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教授金时中强调“韩国有必要培育可以占据相对优势的设计、创意等软实力”。大韩贸易振兴公社中国事业团长张柄松(音)说“像搭借K-Beauty热潮快速增长的Cosmax一样,只有彻底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本地化产品和服务,才能提高胜算”。
推荐阅读more